188体育平台_188比分直播-【app官网】

图片

襄阳市供销社“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自:襄阳市供销社 时间:2021-02-27
索引号: 011158671/2023-31532 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市供销社 公开日期: 2021-02-27
标题: 襄阳市供销社“十四五”发展规划
文号: 主题词:
生效时间: 终止时间: 来源: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这一时期不仅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起步期,更是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迈向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对于引领全系统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提升供销社发展质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全国总社、湖北省社和市委市政府对今后五年整体工作发展要求,结合全市供销社系统实际,制定襄阳市供销社“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市供销社系统抢抓机遇,深入贯彻落实中发11号、鄂发22号、襄发12号文件精神,在省供销社指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为农服务不断加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地位持续上升,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一)整体经济实力稳步提升。从经济总量上看,2020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394亿元利润3.07亿元,年末所有者权益23.68亿元,分别2015年的2.722.952.42年均分别增长22.16%24.16%19.33%。全市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位居全省供销系统前列。从经济发展类型上看,显现出多驱动、全面发展的特点,社有企业产业类型更加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农资、日用品流通等传统业务加速恢复,农村电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20年农村电商销售额在系统销售总额中的比重达18.89%

(二)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市供销社坚持试点先行、点面结合的改革思路,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显著进展。谷城、宜城两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县分别在推进基层组织创新、探索新合作模式上取得突破,总结出以恢复基层供销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为抓手,推进基层供销社组织创新“谷城模式”和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宜城模式”在全省的综合改革试点会上向全省推广。其它县(市、区)供销社也结合自身实际展开探索,在土地托管、基层组织改造、农村电商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可利用、能见效的改革经验,在全市范围内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在服务内容上由提供单一的流通服务,向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渗透,向加工领域延伸,向全产业链拓展,服务内容涉及土地托管、农资供应、产业融合等农民生产生活各方面。在推进土地托管上,坚持以社有企业为主导,以生产、流通和加工型龙头企业为服务载体,以乡镇基层供销社为服务链条,以农民合作社为服务纽带,联合村两委,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农民种地、打工两不误,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而且提升了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基层薄弱局面得到扭转。五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共恢复重建基层社88家,乡镇覆盖率从2015年的65%提高到100%,其中12个基层社被评为全国总社基层社标杆社;发展农民合作社961家,其中26个被评为全国示范社,28个被评为省级示范社;新建改建村级综合服务社2219家,行政村覆盖率93%,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组织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的各类经营服务网点3000多个,涵盖连锁经营、物资流通等传统产业和农村电商、涉农金融等新兴产业,辐射带动农户8万户,基层组织薄弱局面正在逐步扭转。

(五)现代流通网络初步形成。持续深入实施“新网工程”建设,改造配送中心及基层网点200多个,有力推动供销社上下贯通、资源整合。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等网络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市系统连锁销售额实现60亿元。积极组织保康、南漳、谷城等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供销系统企业入驻扶贫832平台,2020年通过该平台累计实现销售额9800万元。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88体育平台_188比分直播-【app官网】: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发挥其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努力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坚持项目兴社、开放办社,全面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二)总体目标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着力推动服务创新、经营创新、组织创新和治理机制创新,经过五年努力,以创新联合社治理机制、强化基层组织、推进上下贯通为重点,加快推进联合社治理机制改革完善;以惠农服务中心(站)、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流通、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建立健全为农服务体系,服务农民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以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服务体系,与农民群众在组织和经济上的联结更为紧密;以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农村电子商务为重点,建立健全现代经营服务体系,服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大合作、大服务、大产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初步形成,实现供销社综合改革高质量发展。争取到2025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00亿元,其中电子商务销售额1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达32亿元。

三、“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供销合作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要重点做好农副产品流通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日用品和农资销售、农村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等“六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三农”服务能力,不断织密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六大体系”全面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奋力开创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完善产销衔接体系,加快构建布局合理、高效畅通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优势,整合利用现有土地、仓储等资源,以农产品龙头企业和骨干批发市场为抓手,建设一批集信息网络、商业配送、展示交易、货物仓储、货物集散、配载配送、货运站场为一体的特色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县、乡级建设一批农贸市场。加强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增加鲜活农产品冷藏库容,完善产地预冷、保鲜运输和销地冷藏设施,逐步构建农产品物流信息、冷链物流、检验检测、流通标准化体系,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在系统现有和新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增设公益性服务功能和项目,更好更便利地为城乡居民服务。有条件的县(市、区)社,可争取政府控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交由供销社建设、运营、管护。积极培育壮大襄阳新合作食品城,促进市场与电商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使其成为辐射汉江流域的龙头市场。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力强的、大中小相结合的、连接沟通城乡的现代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依托物资回收和再生资源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合作经营,实施“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战略,整合和利用现有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结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一批区域性再生资源集散交易市场、综合加工利用基地和产业化示范园区,加快社区和村镇回收网点建设,探索互联网与传统的废旧回收行业相结合模式,形成回收、仓储、配送、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支持有条件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及企业开展报废汽车和废旧家电回收拆解业务,使其成为供销社系统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具备储存、交易、分拣、集散、初加工功能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0个;建成78个具备堆码、分拣、分类、转运功能的回收站,覆盖100%的乡镇;发展2377村级再生资源回收点,覆盖100%的行政村,形成完善的市、县、乡(镇)、村四级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和连锁化,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生活,建设美丽乡村做贡献。

(三)日用品和农资销售网络体系。依托襄阳新合作物流公司,对全市农村的日用品市场进行带动辐射,紧密联结县级生产生活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重点发展县域物流配送体系,作为支撑农村便民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提升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率达80%以上,加强基层供销社网点和农村便民店的升级改造,创建100个乡镇超市,对接2000多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建设1个市级农资销售大市场,培育多家市县两级农资经营龙头企业,逐步恢复壮大供销社系统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完善集中采购、分级储备、连锁配送、开库直销和农技服务于一体的农资现代经营服务体系,实现供销社农资销售主渠道的地位。加大新型庄稼医院建设力度,建设200家集农资配送、农机植保合作和传统庄稼医院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加强与农业、农机、气象、水利、农科院等部门的资源对接和业务合作,依托新型庄稼医院,为农民提供信息咨询、病虫害防治、测土施肥、科学选种和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加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入户,有效降低农资使用不当造成的污染,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四)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大力培育系统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促进县、乡、村实体网络资源与电商平台对接,发展网上交易、实体店体验的模式,促进传统经营服务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应用,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努力把特色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实现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物流快递业,基层社要强化与当地快递企业、村邮政站、农村公交班线的合作,提高快件运转效率、服务水平和网点发展能力,为农村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快递服务,解决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未来五年,要大力打造市县乡(镇)村四级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整合农村产品资源,按照市场化原则,与农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提高农村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电商化水平,打造稳定的农副产品供应链,培育一批特色电商品牌,带动全市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培训农村电商人员1万人次以上,发展乡镇电商体验馆78个,村级电商网点2000个,建立上下贯通的农村电商体系。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打造为农服务平台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依托基层社、农资配送中心、庄稼医院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在全市乡镇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村级建设惠农服务站,向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包括智能配肥、技能培训、农机服务、烘干仓储、土地托管等便捷性、高效性、综合性的全程化服务。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科技应用推广、农资商品经营服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化学品投入等为主要工作展开建设,积极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综合性、规模化的社会化服务,为实现绿色农业、农业现代化助力。扩大开放办社,以乡镇基层供销社为服务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拓展纽带,联合各村两委,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类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涉农协会等加入供销社,与基层社实现两社合一、整合发展。到2025年,全市惠农服务中心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惠农服务站覆盖80%的行政村。

(六)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积极发挥联合社联合功能,通过对农村三次产业之间的优化重组、整合集成、交叉互渗,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范围不断拓展,产业功能不断增多,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基层社、社有企业要充分发挥现有市场资源作用,采取大田托管、土地流转、代耕代种、股份合作、农业订单等多种方式,稳步向农业生产领域拓展延伸,重点建设粮食、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逐步培育起符合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具有产业特色、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新模式,为“接二连三”奠定坚实的基础。探索“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全链条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发展方式的创新,不断生成新业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空间布局等,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使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供销社发展壮大、农民增加收入。

四、“十四五”时期重点谋划项目

十四五”时期,全市供销社系统着力实施项目兴社战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打造未来五年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双千工程”(重点谋划1000个项目、总投资1000个亿)为重要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拉动供销社发展、增强服务功能的重中之重,策划一批对全市供销社未来发展起支撑性、基础性、带动性的好项目,通过整合资源,壮大块头,夯实发展基础,拓宽发展渠道,促进总量提升、跨越发展。切实做好项目的调研、立项、储备、申报和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六大体系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市总计规划六大类共391个重点项目及1658个子项目,总投资额达1097.98亿元,其中预计总投资超亿元项目185个,超十亿元重大项目26个。

(一)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项目

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动脉,是襄阳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末梢神经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桥梁,关乎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流通网络体系项目76个,总投资222.41亿元。

1.襄阳新合作食品城配套仓储物流(供销云仓)项目,总投资20亿元,市级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亩,将有效解决襄阳新合作食品城及樊西八大市场仓储不足的问题,在每个县(市、区)分别建设配套仓储项目,项目建成后,依托市场充分发挥物流电商的连接作用,利用供销系统网络整合全市系统3000多个经营网点,实现统配统送,畅通农产品城市“最后一公里”,满足农产品产销对接等问题,实现总部配送中心→县市二级配送中心→乡镇配送驿站→村级便民店(配送点和收购点)双向循环流通,畅通城乡流通渠道,力争3-5年达到50亿元配送规模,带动周边市场50-100亿元的配送规模。

2.保康县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项目,总投资25亿元,采用招商引资共建方式在马桥、龙坪、城关等11个重点乡镇及重点产业专业村建设500吨以上冷冻、保鲜、仓储设施,城关建设万吨以上冷链仓储中心,配套物流配送和信息体系建设。

3.枣阳农商智慧城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设商铺及基础设施,建成集农批、交易、冷链物流仓储、加工、结算、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4.宜城3万吨冷库冷链物流项目,总投资2.34亿元,由宜城市政府投资兴建,项目建成后交由宜城市供销社管理运营。项目建设周期为20206-20225月,主要建设内容:3万吨冷库+城乡冷链物流系统,建设规模10万㎡,建设地址:宜城市鄢城街道办事处七里岗村。项目建成后,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满足居民消费、促进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发展,对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意义重大。

5.南漳县冷链物流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选址南漳有机谷产业园,包括冷仓建设、库房建设、车输购置等设施设备,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冷仓、库房面积4000平方米,运输车10台,建成后年库容量将达到3万吨以上。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项目

再生资源回收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项目59个,总投资280.2亿元。

1.中再生襄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市级占地500亩,建设系统功能完备、加工技术先进、管理方式规范的现代化再生资源产业基地。以中再生襄阳公司废旧机动车拆解项目、废旧金属项目、旧家电拆解项目为核心基地,同时采取分布式建设或改造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分拣中心、再生资源(废塑料、废纸)回收利用中心、再生资源物资储存基地,围绕基地建设改造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建设2-3个县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每个乡镇建设回收转运中心,每个村建设回收站,逐步建立起集团化多品类再生资源回收、储存、加工、销售体系,逐步建成区域内最大规模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2.谷城县国家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做大废铅、废铝、废钢铁、废塑料和生物质能源五大产业,到2023年投资30亿元新建废铅回收利用项目,废铅的利用量30万吨;投资50亿元新建废铝回收利用项目,废铝利用量50万吨;投资50亿元新建废钢铁回收利用项目,废钢铁利用量200万吨;投资10亿元新建废塑料回收利用项目,废塑料利用量20万吨;投资10亿元新建生物质能源利用项目,发电量3亿KWH;建设7个公共服务平台:城市矿产交易所、固体废物处理中心、科技研发中心、城市矿产信息中心、再生金属检测中心、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实施生态农业产业链项目,建设10个家禽粪便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养殖等循环型农业项目。到2030年园区实现工业产值2000亿。

(三)日用品和农资销售网络体系建设项目

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销售网络是供销社传统主营业务,为有效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确保放心日用品和农资下乡,保障全市日用消费品和农资供应,更好发挥供销社农村商贸流通主力军和国家队作用,“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日用消费品和农资销售网络体系项目67个,总投资201.67亿元。

1.日用消费品配送体系项目,总投资10亿元,依托襄阳新合作食品城等市内“八大市场”,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对农村传统经营网络进行整合、改造、提升、优化,通过在县(市)建设配送中心、乡镇设立配送站,辐射带动县以下农村零售网点和社会各类商业网点加盟,形成城乡结合、上下贯通、合纵连横的日用品连锁配送经营网络。

2.城乡商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50亿元,引入新合作商贸集团公司合作运营,盘活利用供销社现有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共同建设100个左右城乡商务中心项目,每个项目投资5000万元左右,以商业零售业为主,兼集酒店、加油站、娱乐中心、商务办公、餐饮中心、商业步行街等功能于一体,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

3.襄阳市农资批发大市场项目,总投资6亿元,项目计划占地500亩、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其中综合管理办公区6000平方米、信息中心2000平方米、农资展示交易中心6万平方米、农资农机培训中心6000平方米、检验检疫(测土配肥)中心1万平方米、仓储物流配送中心16万平方米、农机维修中心5万平方米、后勤保障中心6000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推动我市农资行业规范发展,提高我市农资产品流通水平,有利于农民购买价廉物美、保质保量的农资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市农业现代化水平。

4.宜城市振兴路农资市场项目,总投资10亿元,项目选址宜城市振兴路南端,计划占地15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200个摊位点。

5.南漳县农资储备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主要负责80%以上全县农资化服、农药、农机械、种子等农业生产资储备供应,形成全县农资综合服务平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品种达100个以上,建成后年实现农资商品储存量达3万吨以上,年销售达2亿元以上。

(四)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项目

各县市区供销社通过推动电子商务中心、电子平台、特产馆、仓储物流、分拣中心、村级体验店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十四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农村电商网络体系项目39个,总投资78.12亿元。

1.谷城县电商小镇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用地规模为3.26平方千米,小镇建设区约1平方千米,其中启动区为19.82公顷,约300亩。规划建设一个电商无人信息交互核心区,四个古商业渡口、望街台、街角花园、樱花谷出入口,两条滨河观光风情带、生态休闲商业体验带,九大片区电商创业集聚区、电商展示推广服务基地、电商物流集散基地、电商数据云储存中心、电商培训中心、微商生活创业一体化庄园、电商产品加工服务区、电商小镇生活服务区、电商樱花谷。

2.宜城市智慧物流综合体项目,总投资15亿元。县级征地100亩,建设智能物流仓库10万平米,打造县级智慧物流产业总部,调度全市物流集散,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应用,推广库存前置、智能分仓、仓配一体化等服务,发展智能服务,应用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镇级各征地30-50亩,建设镇级智能物流配送中心,统筹电商、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等企业农村网络资源,引进快递物流企业入驻,推广集约配送、共用网点、统仓统配等模式。依托“一村一品”项目,选取30个较大的村、社区建设智慧物流仓。

3.保康县供销社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计划建设商超、电商运营中心及培训孵化中心、物流仓储、地下停车场、办公及冷链系统,规划建设用地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9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提供450个就业岗位,增加税收200余万元。

4.老河口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物流项目,总投资2亿元,项目定位为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商贸产业平台,涵盖“实体电商馆+电子商务交易+综合服务体系+仓储物流配送”四大核心功能。

(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各县市区供销社结合本地入社农民的不同需要,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如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产中的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等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项目97个,总投资112.67亿元。

1.南漳县三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3亿元,项目欣援农资公司承建,选址涌泉工业园,主要承担全县庄稼医院建设、农资配送、技术人员培训、良种引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系列化服务,占地面积1.2平方米,建成后将为全县20万户农民农业生产服务。

2.老河口市农产品仓储保鲜物流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2亿元,按照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要求,建设产地、乡镇田头、村级三级仓储保鲜物流设施,达到全域全行业全覆盖要求。

3.襄州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组织各类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加入供销社。通过资产公司运作,收储埠口、伙牌、朱集、石桥等棉花公司100亩土地建设农业社会化仓储服务中心,推动为农服务的扩展。

(六)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建设项目

各县市区供销社结合地域特色、资源优势,以涉农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联合社为龙头,带动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权联结、深度合作,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建设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体系项目53个,总投资202.91亿元。

1.南漳县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总投资45亿元,计划在城关、九集、武安三镇分别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以大棚蔬菜种植、生产、销售、休闲、观光、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三产业融合发展,每个镇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后每天将吸引上千人到此休闲娱乐,带动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谷城金盆岭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园及食用菌文化新村项目,总投资12.2亿元,新建食用菌、中药材精深加工厂16964.81平方米,现代农业示范园25000平方米,食用菌二级菌种科研实验室2000平方米,仓储冷链物流保鲜库4200平方米,乡镇田头仓储冷链物流保鲜库4000平方米。打造一个预冷、清选分级、分拣包装、保鲜、初加工、冷藏冷冻及冷链运输为一体的乡镇级现代物流中心,在谷城县城与农村之间搭建一个完善的仓储冷链物流服务平台。在石花镇席垭村新建50亩能达到欧盟标准的出口生产加工厂及100亩食用菌深加工厂、配送交易中心,后期围绕文化、旅游、特色观光等打造席垭香菇产业文化新村。

3.宜城肉鸭全产业链建设项目,总投资5.5亿元,新建种鸭场一个,设计存栏种鸭13.5万只;建设孵化厂1个,设计年孵化能力2000万羽;建设标准化肉鸭养殖基地一个,年出栏肉鸭15万只;建设年产10万吨鸭饲料厂1个;新建年屠宰3000万只肉鸭屠宰加工厂1个;建设年产3000吨羽绒的鸭绒深加工厂1个;建设年产500万套羽绒服生产厂1个。

五、实施“十四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要高度重视“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各县(市、区)供销社主任是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真抓实干、全力推进,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务实创新,把贯彻实施发展规划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全市各级供销社及市社直属企业要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分解落实任务,明确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健全工作机制,定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和指标评价体系,将规划重点任务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实施动态跟踪分析,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强力促进规划的实施落地。

(二)抓好重点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发挥重点项目、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以此作为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强对规划提出的重点工程和建设项目的指导培育、统筹协调、动态遴选、优先扶持。创新政策扶持机制,强化建设资金统筹,加强重点项目监督和管理,储备项目抓谋划、在建项目抓提速、竣工项目抓经营,科学有效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各县市区社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招商引资、开放办社等手段,按照“洽谈一批、签约一批、落地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每个县级社系统谋划20个左右重点项目建设。通过与中国供销集团对接,将襄阳打造成中国供销集团投资的洼地与供销事业发展的高地。

(三)壮大基层组织,夯实发展基础。确定供销社工作“谋篇在系统,落子在基层”的根本思路,全力开展基层社培育壮大工程,补齐发展的短板和流通缺失的链条。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方面,试点先行,然后由点及面推开,各县(市、区)社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试点,本着“产业联盟、利益联盟、服务联盟”的原则,确保区域内60%以上的农民发展为专业合作社社员。在恢复重建基层社方面,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村级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三农服务中心等其他基层组织建设,鼓励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建基层社,鼓励采取大社带小社、强社带弱社等方式发展壮大基础差的基层社。

(四)推进“三位一体”,发展惠农金融。推进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破解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增强社员“造血”功能,积极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信用合作、融资担保、保险代理等金融服务,在打通金融惠农“最后一公里”,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加快设立合作发展基金,为供销社基层组织和为农服务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等注入动力,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促进系统上下贯通、联合合作,共同培育产业带动力强、社会影响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

(五)培育引进人才,注重人才兴社。始终将“人才兴社”作为供销社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管好人、用好人,为实施十四五规划提供人才保障。坚持市场导向,引进一支数量充足、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职业经理人人才队伍,通过实施年度薪酬管理制度、探索股权中长期激励措施等,吸引一批供销合作发展亟需的企业管理、农业科技、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人才到供销系统社属企业。注重培育乡土人才,广泛吸纳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加入供销社,大胆选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返乡创业青年等农村精英担任基层供销社领导职务。逐步解决县(市、区)供销社参公管理问题,帮助各县(市、区)社解决人才选聘、招考,确保供销事业承接有序。大力开展“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给年轻干部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将年轻干部推往改革发展一线,为供销事业发展输送新鲜血液。

(六)开展内部监督,完善治理机制。通过作风建设、能力拔升、内部监督三方结合,着力打造符合供销社实际、推动有力的内部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联合社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在“十四五”期间择期召开全市供销社系统第三次社员代表大会,完成第三届理事会选举。发挥社属监事会作用,完善直属单位、出资企业派出监事职能,完善投资建设内部审计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投资监管体系。构建上下联通的内部监督体系,通过下派挂职等手段,推进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弘扬“在岗务必做事、做事绝不做秀”的务实作风,确保供销社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以实际工作成效再树供销新形象。